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(EV/EBIT)
词条释义
EV是企业价值(Enterprise value)的简称,指的价值并不是指上市企业的资产价值,而是其业务价值。由于市值会随时波动,所以会但市值至少是市场公认的价值。用市场公认的企业价值减去其负债后再加上其拥有的现金,就是企业被市场公认的最纯粹的价值了。
EBIT是息税前利润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)的简称,计算的是企业没有扣除税收、利息前的收入。EBIT强调的是衡量企业的业务本身的价值,而不是最终的收益。 EBIT这个指标排除了税收、利息等政策性、资本结构性的因素影响,对于考量业务盈利能力具有更好的针对性。
指标意义
EV演化而来的EV/EBIT估值模型理论上比PE更具有通用性,因为EV/EBIT排除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结构、税收政策的影响,而专注于其业务盈利能力。并且,更重要的是,EV/EBIT可以广泛应用于那些暂时还没有盈利的企业估值,这是PE不能做到的,没有最终净利润的企业,PE是不存在的。
EBIT通过剔除所得税和利息,可以使投资者评价项目时不用考虑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率和融资成本,这样方便投资者将项目放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中进行考察。EBIT与净利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剔除了资本结构和所得税政策的影响。如此,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之间,无论所在地的所得税率有多大差异,或是资本结构有多大的差异,都能够拿出EBIT这类指标来更为准确的比较盈利能力。而同一企业在分析不同时期盈利能力变化时,使用EBIT也较净利润更具可比性。
该指标在对房地产股票估值时,极为方便。
计算方式
企业价值/息税前利润=EV/EBIT
EV=企业市值+企业债务净额=市值+负债-现金。
EBIT=净利润+所得税+利息=经营利润+投资收益+营业外收入-营业外支出+以前年度损益调整。
局限性
不适用于以下企业:
1.固定资产更新变化较快公司;
2.净利润亏损、毛利、营业利益均亏损的公司;
3.资本密集、准垄断或者具有巨额商誉的收购型公司(大量折旧摊销压低了账面利润);
4.有高负债或大量现金的公司。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